梅先知識產權提醒您:以下幾種合同詐騙類型你要清楚!
日期:2019-01-05 11:13:00 作者:梅先商標事務所 來源:梅先商標事務所
今天梅先知識產權就為大家盤點在企業運行中最容易遭受的合同詐騙有以下幾種手法:
“合同”在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特別是在經濟活動中訂立一份合同已成為習慣。而利用簽訂合同詐騙錢財的案件也屢見不鮮。合同詐騙合同詐騙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通過虛構事實、隱瞞真相、設定陷阱等手段騙取對方財產的行為?;蛘呤呛贤环疆斒氯斯室怆[瞞真實情況,或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的意思表示,從而與之簽訂或履行合同的行為。
手段一:先舍后取法,利用續簽合同詐騙
在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后,使對方當事人相信其履約能力和誠意,進而與之簽訂標的額更大的合同,待大筆款項到手后銷聲匿跡。而犯罪嫌疑人實際沒有履行能力。
手段二:虛張聲勢法
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虛假的土地使用證、房屋所有權證等作擔保,夸大宣傳自己的經濟實力,誘使對方當事人信任,再利用經濟合同詐騙錢財。目前偽造的票據,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
手段三:一唱一和法,利用媒體傳播虛假廣告實施合同詐騙
先發布虛假廣告,冒充國有企業或知名企業等,自稱可以提供某種產品,同一伙人假冒另一方聲稱急需該產品進行詐騙。
手段四:借雞生蛋法,大量使用虛假證明文件、身份證明
以虛假的證明材料,虛構不存在的單位,或偽造身份證明,冒用熟人名義在簽訂合同騙取錢財后逃走。
手段五:偽造合同法
犯罪嫌疑人以編造合同主體、偽造合同內容等手法,憑空捏造或者虛構合同,騙取他人的財物。
手段六:俏貨引誘法
欺詐方利用一些單位或個人急需某種緊缺或暢銷商品的心理,謊稱能提供諸如煤炭、鋼材、尿素、化肥之類的緊俏商品,簽訂虛假的購銷合同,騙取對方的預付款等。
梅先商標事務所教您:合同詐騙如何識別呢?
1、應以是否超過經營范圍為標準判斷項目的真實性。在與對方商談合作項,詳細了解對方的經營范圍。如果對方在合作項目中的行為,超出其工商登記核準的經營范圍,則對方的行為至少是違法的,應引起高度重視,必要時可向法律專業人士咨詢。切忌腦子一熱,一擲千金的行為。
2、認清合同公證和見證的內容。一般而言,公證和見證的內容,只是可以證明雙方在合同上的簽名是真實的。簽名的真實并不必然是合同本身內容的真實。因此,簽訂合同時應多留個心眼,不要輕易被合同外在形式所蒙蔽。
3、核實對方人員、單位的真實性。對于首次交易的對象,廠商們應通過查驗身份證或前往工商局查詢資料來核實對方人員、單位的真實性,防止不法分子利用虛假身份和單位行騙。
4、注意交易過程中的反?,F象。雖然不法分子想出了不少較為隱蔽的詐騙方法,但在實施過程中并非無跡可尋,這就需要商家們在交易過程中多幾個心眼,注意一些反?,F象,例如幾次交易后突然增加交易量、交接貨物時拖延時間、對方人員提供情況相互不符、頻繁變換聯系方式等等。最大限度避免出現人貨分離的情況。不法分子想騙取貨物,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想方設法讓送貨人與貨物分離,在拖住送貨人的同時,其同伙將貨物暫時藏匿。所以,供貨方在送貨時,如未收到足夠的貨款,應避免人貨分離,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
5、充分利用政府職能部門及金融系統資源,及時核實用于抵押物品、票據的真實性。在交易過程中,如果碰到對方以房產、貨物、票據作為抵押的情況,應該盡快通過房產、銀行等部門核實用來抵押物品的真實性及是否重復抵押,降低受騙幾率。
6、對那些不熟悉的購貨人,盡量避免收取其開出的“遠期支票”。因為利用“空頭期票”實施詐騙是犯罪分子的慣用手法,他們往往利用支付貨款的“檔期”,轉移貨物后逃匿或者將貨物銷售一空后潛逃。
梅先商標事務所溫馨提示:在簽訂合同前必須認真審查對方真實身份和對方履約能力。在合同簽訂時應嚴格審查合同的各項條款,有條件的不妨向專業律師咨詢。(圖片來源與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